王月娥用她全部的精力致力于山区教育事业
贫穷、落后是这个地方的代名词,环境恶劣、生活艰苦是这里人们较大的感触,教育、未来是村民较大的奢望与期许......不公的命运已经让这里 的人民饱受苦寒与清贫,可是为什么雪上加霜的厄运依然不肯放过他们?3000人聚居的村庄,24个孩子所在的小学,却有8个孩子相继罹患白癜风,是上天的 玩弄?还是命运的无情?总之,无辜可怜的孩子们成了这场噩梦的受害者。
噩梦就发生在王月娥支教的仙湖岛王英镇的希望小学。
一个孤岛山村教师—王月娥的内心纠结
“我一看到尹传高,就一眼望到了我这些孩子们的未来”王月娥带着无比忧虑的眼神望着记者说:“我可以倾尽全力去帮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,可是我一想到他们和传高相似的命运,我就难过,甚至绝望,孩子们该怎么办?我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?”
王月娥正陷于深深的忧虑中,这种忧虑已经持续了很久很久。
因为她的学生——今年已经39岁的尹传高,还没有成家,甚至居无定所,且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。王月娥知道,这一切也许都缘于他从15岁就患有的 白癜风。尹传高是王月娥的一个心痛,而让王月娥陷入深深忧虑的更是她的十几个还在就读的学生,他们都先后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白癜风。这让她整日不得安宁!她 要想办法救她的孩子们
记者探访王月娥
王月娥,是一名来自一个油菜花盛开的小镇教师,地处仙岛湖的王英镇。王英镇是一个有着3000多人的小镇。就是这么小的一个镇,居然还出了这样 一个不平凡的女人!在王英镇,教师王月娥是乡亲们的骄傲。她先后荣获全国“五一劳动奖章”、全国“希望工程园丁奖”、全国“模范教师”等等殊荣。在王英 镇,一提起王月娥,人们总会滔滔不绝,因为她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,她的故事讲也讲不完。
随着水波荡漾,记者乘着小船驶向仙湖岛,从船上向对岸望去,接近山的地方有一座破庙,王月娥告诉我们,她教书的生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,1985年,那一年她18岁。
工作环境的艰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。她的“办公室”——那间破庙,是用石头砌成的四周,墙体上面搭着茅草,一遇到下雨天,上面下大雨,庙 里下小雨。王月娥就是在这个没有电灯,只能就着供佛的微弱佛灯光下,给学生备课,改作业。“有一次我记得特别清楚”,王月娥告诉记者,“我困了,睡得很 沉,突然醒了一下,怎么觉得四周冷冰冰的,这是什么啊?我用手去摸,就摸到了这么大鳞片,我一瞧,吓了一跳,多大的一条蛇!就睡在我身边。谁都知道,蛇也 喜欢找个干地方睡觉”。后来,大蛇还去过小庙几次,挤在还干燥一些的王月娥的床边睡觉。
春夏秋冬,寒来暑往,王月娥在破庙中。一住就是7年,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,才回家与家人团聚。除了教书之外,学生们的保育员、炊事员和安全交通 员也是由她一肩挑。学校实行复式教育,她同时上几个年级的课——这是由王月娥一个人撑起的一所学校。直到1992年,王月娥所在的学校,从山迁到了面积 不足10亩的甫庄岛上,就是现在的王英乡希望小学。
“知识改变命运”这个信念,强有力地支撑着王月娥。又一个10年里,作为民办教师的王月娥,用她极其微薄的收入长期资助贫困学生。自己的工资不 够了,她就利用暑期外出打工,先后做过家教,当过保姆,干过勤杂工。在她的资助下,甫庄岛上先后有62个贫困生完成了义务教育,附近库岛上的适龄儿童入学 率连年达到100%。
月娥患病 也许是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太过恶劣,身体太过劳累,心理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之下,王月娥于20年前便已患上了白癜风,至今未愈。
这个被白癜风顽疾侵害的好老师,内心更是时不时地被撞击和折磨。曾几何时,她先后发现她的学生与她患有同样的病,她为她的学生们担忧和恐慌。 “贫穷并不可怕,身体上的病却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!“王月娥的坚强在这个同样顽强的疾病面前示弱了,她感同身受地担心那些在王英希望小学和中学得病的孩子 受不了疾病的折磨,担心他们的家庭因此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还能撑到几时。
“我一看到尹传高,就一眼望到了我这些孩子们的未来”王月娥带着无比忧虑的眼神望着记者说:“我可以倾尽全力去帮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,可是我一想到他们和传高相似的命运,我就难过,甚至绝望,孩子们该怎么办?我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?”
“孩子们该怎么办?”
“孩子们该怎么办?我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?”这句话也深深地印在了记者的心里。记者带着小镇师生同患白癜风的诸多疑问登上了返程的火车,也带走了王月娥忧虑的眼神,她对王月娥了解的愈多就愈发想为王月娥做些什么。
1中国教育1台《仰望星空》对王................10-10
2王月娥用她全部的精力致力于山................10-10
美迪祛白专家咨询通道 点这里快速咨询